宿州学院学报
    主页 > 期刊导读 >

大“美”矿山——记宿州煤电集团公司界沟煤矿

作为一家地方民营煤矿,论“体量”,它并不大,年产能只有140万吨;论名气,它也没有那些千万吨级的国有大矿显赫。然而,它以独特的品质和内涵进入公众视野,受到业界瞩目。 它就是宿州煤电集团公司下属的界沟煤矿。 宿州煤电集团公司是安徽省一家集高科技、采矿、能源、营销、餐饮服务为一体的大型工贸企业集团,界沟矿是公司下属的一个采煤矿井。界沟煤矿2008年5月18日正式投产,东距宿州市38公里,东北距淮北市60公里。井田地质储量近2亿吨,可采量0.6亿吨,预计服务年限50年。界沟煤矿主要开采华东地区紧缺的肥煤,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市场前景好。 如果用一个字来概括界沟煤矿的话,那就是“美”。 界沟煤矿的“美”内外兼备,表里如一,品质独特,富有内涵。它美在环境,以“花园式煤矿”的优美风光,宛如一颗闪耀在皖北平原上的璀璨明珠,彻底颠覆了人们对煤矿的传统观念。它更“美”在安全、机制、文化、和谐。它是现代化矿井的标杆企业。 界沟,一座大“美”的矿山! 精细管理奠定安全大格局 安全是煤矿企业的“生命线”。截至2014年年底,界沟煤矿的安全周期已经达到2100天。能够取得如此不俗的安全业绩,“秘籍”何在? 答案其实很简单,那就是界沟煤矿尊重并遵循煤矿生产客观规律,下大力气持续狠抓精细化管理,将安全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牵住了安全工作的“牛鼻子”,夯实了安全发展根基。 自投产以来,在宿州煤电集团公司的坚强领导之下,界沟煤矿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的发展理念,牢固树立“只有不到位的管理,没有抓不好的安全”的管理理念,推行“赢在标准,胜在执行”的安全作业理念,以精细化管理为抓手,创新安全预控管理模式,严格遵循抓重点、重预防、严问责的管理思路,切实坚守安全生产“红线”,保障全矿职工生命健康安全。 健全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加大问责力度。坚持“谁主管谁负责、谁肩负的责任谁承担”的原则,健全以矿长为首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以党委书记为首的安全宣传教育培训体系、以总工程师为首的技术保障体系、以安全矿长为首的安全监督检查体系、以分管领导负责的安全生产过程管理体系,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明确责任范围,对于出现责任事故的,严格实行问责制。此外,严格落实矿级干部带班下井制度,要求副总以上矿领导与工人同时上下井,实行井下交接班制度,并接受全矿职工监督。 抓住安全重点,完善六大系统。突出“一通三防”和矿井防治水两个工作重点,推广应用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抓好各项措施的落实。近年来,分别与中国矿业大学、安徽省防治水协会建立了技术合作关系,做好灾害预防和技术鉴定评价工作,对煤层开采安全评价和瓦斯突出危险性鉴定进行可行性分析研究,提供方案设计,为矿井安全生产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建立了重大隐患档案、各种灾害预警机制和预防措施,对煤层氧化进行跟踪监督,监控防范。建设了地面永久性瓦斯抽排站,做到了抽采达标。逐步建立完善了井下救灾避险六大系统,进一步提高了矿井防灾抗灾的能力和安全可靠性。 深入推进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打造精品工程。始终坚持把质量标准化工作自觉地贯穿到生产的全过程,对每个生产环节、每道工序、每项作业严加控制。不断修订完善矿质量标准化管理和验收评比标准,打造精品工程、精装头面。制定并实施动态质量标准化检查办法,促进安全质量标准化真正实现岗位达标、专业达标、行业达标、动态达标。同时,坚持将安全质量标准化向生产技术装备、生产环境和人的操作行为延生,整体推进,不断提升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水平。2014年11月27日,界沟煤矿通过了淮北市安全监察局组织的一级质量标准化矿井验收工作。 强化安全监督检查,严格隐患排查整治。改进安全检查职能,坚持定期检查与动态检查相结合、综合检查与专项检查相结合,重点抓隐患的排查治理落实。严格执行四级隐患预排查制度,严格过程管控,确保井上、下各作业地点施工过程的安全。全力实现由单纯查现场向查管理机制转变,由查具体隐患问题向查问题产生的深层次原因转变,由追究事故、隐患的责任者向追究技术、管理、业务保安深层次根源转变,督导基层单位不断强化自我管理,进一步提升安全管理综合水平。以2013年为例,共组织各类安全检查70多次,共查出各类安全隐患4000多条,每条皆以四定表形式下发责任单位落实整改,真正把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同时,把狠反“三违”作为隐患整治的重点。完善“三违”管理办法,明确“三违”界定内容,保持对“三违”的高压态势。深入开展“三违”帮教工作,严格“五谈五过关”帮教程序,提高帮教效果。严肃查处违章指挥行为,凡是干部违章指挥的则加重处罚。 人是安全生产的主体因素。界沟煤矿将强化安全培训与教育,提高员工综合素质,作为矿井安全管理的治本之策,作为企业一项战略性投资。企业上下达成这种“理念共识”,不遗余力抓实安全培训教育工作。 建立“四级培训中心”,设置专职教师队伍和培训器材,集中对员工进行全员安全培训。同时,采取岗前培训、选拔人才到技工学校代培、将业务骨干送到高校深造等多种形式提高培训实效。重点抓好“三项岗位人员”(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特殊作业人员)、新员工、转岗员工的培训。强化日常安全培训,基层科区坚持开展一日一题、一周一案例、一月一考等丰富多彩的培训活动,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此外,为使员工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更好结合,加大实际操作培训力度,组织开展班组危险预知、岗位技术练兵、技术比武等活动,有效提升了员工的安全素养和处理现场各类隐患的应变能力。 通过多种形式营造浓厚宣传氛围,深化安全教育工作。在工业广场的主要道路、副井口、井下主要运输大巷、工作面、掘进头建立了安全文化长廊,设置牌板标语,突出宣传安全生产,文明上岗,使员工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安全教育。利用广播、安全漫画、参观安全展室、播放安全录象、看图识隐患、安全演讲、知识竞赛、案例分析、文艺演出等形式,全力进行安全教育。同时,创新安全教育方式方法,做到“三进二到”,即:安全宣传进区队、安全教育进班会、安全嘱咐进岗位,家属协管到村落、夫妻帮教到餐桌。此外,安全教育力求实效,严加盯防安全事故高发的六种人:一是粗心大意的麻痹人;二是玩乐无度的疲劳人;三是婚嫁前后的幸福人;四是家事拖累的烦恼人;五是酗酒如命的贪杯人;六是经验不足的新工人。 在安全教育中,注重教育对象的广泛性、全员性和参与性,把安全教育寓于感情的交流,通过解读“海因法则”“球体理论”“木桶理论”“链条理论”“青蛙理论”等通俗易懂且极具启发性的理论和法则,强化员工的安全意识,将安全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此外,还通过深入剖析一些触及灵魂的事故案例,唤起员工安全作业的自觉意识,让大家克服思想上的惰性,时刻紧绷“安全弦”。 值得一提的是,界沟煤矿不断加大安全投入,提升装备水平,足额按产量提取安全费用,做到专款专用。每年安全基金投入都超过5000多万元,用于瓦斯治理、防治水、顶板管理、安全管理以及新设备设施的购买,不断提高矿井安全保障能力。 创新机制构筑人才新高地 “良禽择木而栖”。 近年来,许多优秀大学毕业生舍弃了在大型国企的工作机会,自愿来到界沟煤矿这样一个民营企业工作。甚至一些国字号煤炭企业的技术和管理岗位人才,也纷纷跳槽加入界沟煤矿。 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用人理念和用人机制,使得界沟煤矿在人才的争夺中显示出不逊于国企的优势,使人才自觉自愿将自己的前途命运与之绑缚在一起? 宿州煤电集团公司的决策者深刻认识到,企业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一个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没有人才,相当于丧失了参与未来竞争的主动权和能力。与投资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的大型国有煤矿这些“大块头”企业来竞争,民营煤企只有摒弃粗放的做法,做每一件事情都要“精雕细刻”,力求做得更“精到”,这样才能提升竞争力,赢得生存和发展空间。而要做到这一点,必须有人才作为支撑。 基于这种考量,宿州煤电集团公司将如何选人、如何用人,作为企业的一种发展战略来考量,在企业创立伊始就以“一流待遇、一流人才、一流矿井”作为企业的治理理念,大力实施人才强企战略,制定“感情留人、待遇留人、制度留人”的人才工程策略。 在用人制度上,宿州煤电集团公司破除国有企业论资排辈、干部能上不能下的俗套和弊病,实行更为科学、灵活的用人机制,即在人才的选用上,不论学历、不论地域,也不论人脉关系,只看一点,那就是能力和水平。只要有真才实学,并能在岗位上充分体现出来,就能得到重用。 近年来,宿州煤电集团公司分别与安徽理工大学、河南理工大学、河北理工大学、徐州矿业大学、宿州学院等院校签订了就业协议,先后招聘了50多名大学生,为他们落实优秀人才待遇,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促使他们安心工作,没有后顾之忧。 宿州煤电集团出台了 《员工外出培训学习管理办法》,建立本土化人才培养机制,为人才素质的提高和培养创作条件,以利于更好地选拔人才、培养人才、留住人才。同时,对现有人才资源进行挖掘和开发,加强培训,合理使用,先后选送28名技术骨干前往中国矿大和其他大专院校学习深造,促使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可持续发展。公司还积极与政府有关部门联系,做好工程技术人员的职称评定工作,实现了与宿州市职称评审委员会的对接,2013年以来,仅界沟矿就有20多名工程技术人员,被宿州市职称办评定为中高级职称。集团公司每年两次对全体工程技术人员和干部进行综合考核,根据考核结果,优胜劣汰。近两年来,从基层单位提拔了7名年轻的技术人员担任副总工程师和矿级干部,使得工程技术人员队伍更富有生机和活力。严细的用人制度和人才考核机制,确保了界沟矿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建成了近300人的管理和工程技术人员队伍,其中中高级技术人员198名,另有工人技师96名。 在待遇上,尽量向大学生技术人员倾斜。对于来矿上实习的大学生,不论他们以后来不来煤矿工作,实习时给每个人都配置一台手提电脑,方便他们工作,对他们向正式员工一样对待,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对于刚来矿上参加工作的大学毕业生,第一个月免费向他们提供食宿,免费提供被褥等生活用品。住宿一律实行旅馆化管理。为职工单身宿舍全部安装了26寸液晶电视580多台,空调537台,尽力改善员工的生活条件。大学生到企业以后,采用导师带徒“结对子”的方式,利用老技术员工丰富的实践经验,手把手传授技艺,增长大学毕业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促进他们快速成长。 在生活上,结合年轻人的特点,成立各种兴趣项目协会,如书画协会,歌舞协会,各种体育项目协会等。建立了规范的硅PU篮球场,每年举办一次“乌金杯”篮球赛。和安徽省演艺集团联系,落实文艺下矿方针,多次来矿上演出,为员工们送来一场场高雅、精彩的文艺盛宴,陶冶了员工的情操,丰富了他们的文化生活。 这些举措,细致入微,春风化雨,充分体现出一种以人为本的用人理念,使大学毕业生们感受到企业真挚的关爱和尊重,增强了企业的亲和力和凝聚力,也加深了大学生扎根企业的归属感,坚定了他们奉献企业的决心。 在这些大学生技术人员中,段春雷和郜文海是典型代表,他们也是界沟矿的劳模和学习榜样。 毕业于河南理工大学的段春雷学的是地质专业,在学校,他很早就开始跟随老师从事科研、生产服务工作,有了一定的实践积累。大四学期刚开始,他就来到了界沟煤矿,边实习,边工作。工作中他勤恳踏实,认真负责,严谨细致,专业水平和解决现场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很快成为界沟矿的技术骨干,为提高井下掘进进度和节约成本做出突出贡献。2013年8月,他被界沟煤矿破格提拔为地测科副科长。 郜文海的经历相对曲折一些,但他与段春雷在选择来界沟煤矿工作上是殊途同归的。郜文海毕业于中国矿业大学,学的是选煤专业,毕业时他进入了一家总部设在北京的大型煤炭企业集团。虽然是令人艳羡的央企,但郜文海工作得并不开心,国企固有的体制弊端使他内心有许多矛盾和困惑。只干了半年,郜文海就辞职了。来界沟煤矿工作之前,他曾三次到宿州实地考察,最终,界沟煤矿良好的体制机制和人文环境打动了郜文海。入矿以后,郜文海以踏实的作风和工作业绩赢得公司各级领导的一致肯定。2013年3月,公司破格聘任郜文海担任界沟矿选煤厂技术厂长。 段春雷、郜文海们的共同之处是,因在界沟煤矿得到尊重和信任,找到展示才华的平台,因而怀着感恩企业的朴素情怀,将知识、智慧与汗水融入企业的发展事业中,并在积极回馈企业的过程中成就了自我人生,与企业实现了“共赢”。这种模式发挥了很好的示范效应,实现了一种人才管理上的良性循环,构筑起界沟煤矿人才支撑的新高地。 文化铸魂蓄积发展源动力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推动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先模人物表彰大会合影 宿州煤电集团公司将企业文化建设作为“铸魂工程”,在界沟煤矿大力推进企业文化建设,以文化的软实力凝神聚气,蓄积企业发展源动力,引领企业共筑“宿州煤电梦”。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以传统文化精髓涵养员工的道德情操。 宿州地区文化底蕴深厚,以孔子弟子闵子骞和“鞭打芦花”为典的孝道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国孝贤文化的源头之一。宿州煤电公司借鉴和融入宿州本土历史和民俗文化,深刻发掘典型地方文化资源,对界沟煤矿员工进行孝道教育,传承孝贤文化,使员工能够孝敬父母,热爱家庭,忠于企业,三位一体,一脉相承,塑造勤敬笃行、忠诚敬业的优秀员工。 此外,为启发员工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相继出台了《岗位责任制》《十要十不要职工文明守则》《军事化管理文明准则》《职工行为准则制度汇编》《精神文明建设考核办法》等一系列制度,把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和高尚道德情操渗透到法律法规和各种管理制度之中,进一步规范职工的文明行为,陶冶员工的道德品行。 宿州是全国的书法之乡。为弘扬传统书法艺术,结合孝道文化,宿州煤电公司赞助300万元,与宿州市共同举办以“孝行天下”为主题的国际书法大展。宿州煤电公司还与安徽省宿州学院联合成立中国书法培训基地,培养书法人才。此外,宿州煤电公司独资成立了安徽省书法研究院,投资数亿元在合肥建设书法大厦,进一步传承书法文化。 通过“企业搭台,文化唱戏”的形式,宿州煤电公司大力弘扬和传播传统文化艺术,提高企业的文化内涵,展现煤炭行业深博厚重的文化积淀和独特文化品格。 墨以载道,翰墨润心。也是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员工的文化兴趣和文化素养角度入手,宿州煤电公司在界沟煤矿成立了书画协会,让员工在业余时间勤动手练笔,涵养员工的文化品行和情操。 雨过琴书润,风来翰墨香。煤和墨同为黑色。矿工从百米井下挖掘黑色煤炭点亮世界,他们又用同一双手挥毫泼墨,让亘古千年的地下乌金,与笔走龙蛇的翰墨相辉映,生发出熠熠生辉的文化之光!也进一步在员工心田播下了传统文化的种子。 ——建塑特色安全文化,以文化的力量提升员工的安全修养,实现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我能安全”的转变。 深化理念文化之“魂”。理念是安全文化的核心。宿州煤电集团在干部员工中牢固树立“安全是最大的政治”“安全是最大的效益”“安全是员工最大的福利”等理念,并通过经常性的安全小品、安全快板、安全说唱等文艺演出和安全书画展等活动,向员工深入灌输安全理念,让员工在文艺熏陶中领悟安全之道。 树立制度文化之“威”。宿州煤电集团公司一直注重强化安全生产的法制化工作,坚持依法治企,建立和完善法制保障体系,制定了一系列翔实的法规文件。按281个岗位制定完善了相关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岗位责任制,按311个工种制定完善了各工种操作规程,使每一项工作的每一个环节都有明晰的规范和约束,真正实现以制度管人,使员工上标准岗、干标准活,做好安全风险预控,消除安全工作“腠理之疾”,防患于未然。同时,以经济杠杆激励员工搞好安全作业。员工全年不出事故,年底奖励6000元。员工如果一个月有一次违章记录,则取消当月的绩效工资;如出现较大事故,则取消全年的绩效工资。 提升物质文化之“质”。加大投入,提升采掘装备水平,整体推进矿区硬件、软件建设,先后有近百种新设备、新技术投入煤矿生产经营,矿井机械化水平和综合能力不断提高,采煤机械化程度已达到100%。加快矿区的数字化、信息化改造步伐,提升管理手段,提高安全保障力。 激活行为文化之“核”。在狠抓6S规范化管理的同时,为进一步提高员工安全素质,规范作业行为,重点狠抓“手指口述”安全确认管理。根据不同岗位、工种,将“手指口述”操作行为、操作规范、注意事项等口诀制成卡片发给职工,并把口诀编制成册。要求职工上岗前预想一下可能发生的情况,如何处理避免在工作中出现的风险和问题,做到心中有数,提高安全意识,并熟练掌握岗位责任制及操作规程,提高岗位技能。 ——培育诚信文化,大树诚信之风,坚持“以诚立企”,构建和谐内外关系。 诚信体现企业的形象和责任心。首先是对国家诚信。宿州煤电公司诚信经营,依法纳税,积极吸纳和带动地方劳动力就业,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每年成为淮北市、宿州市民企的纳税大户,为国家做出了突出贡献。 其次是对社会诚信。宿州煤电公司积极开展公益事业,履行社会职责,以诚回报社会。大力支持新农村建设,针对矿区占地村民看病难、就医难、行路难、上学难等现状,企业主动为当地村民办了医疗保险,并修建道路、桥梁和校舍,慰问矿区周边农村学校和柳沟小学,奖优助困,多年来,共花去1000多万元。因土地征用,安排贫困家庭进矿就业100多人。多次向全国各地震灾区捐款,近几次就累计达500多万元。这些义举树立了企业的良好形象,促进了企业和驻地关系的和谐发展。 第三是对员工诚信。宿州煤电公司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和保障员工合法权益,致力于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企业按照“开放议事、科学定事、合力干事、民主评事”的原则,完善民主管理制度,协商解决问题,及时化解矛盾。企业工会经常召开座谈会,倾听员工的呼声,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开通短信平台,架起企业与员工沟通的桥梁,员工可以直接给公司领导人发送信息反映问题,进一步融洽了干群关系。公司每年及时与职工签订劳动合同,积极为职工缴纳养老、医疗、失业、工伤保险,解除了职工的后顾之忧,真正把员工的利益落到了实处。员工每年工资增幅都在10%以上,稳定了员工队伍。2014年,人均年工资元,比2013年增幅达11.8%,超过了公司年初制定的10%的工资增幅目标。多年来,没有发生过一起劳动争议事件。 ——打造一流环境文化,创建绿色家园,以恬美的矿区风光怡情冶性,让员工体味美的真谛,学会欣赏美、追求美、创造美。 宿州煤电集团公司在建设高产高效现代化矿井的同时,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他们把保护环境、美化家园、节约资源作为矿井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将美化环境上升到文化创建的高度,致力于建设绿色家园,打造一个“花园式的矿山,矿山式的花园”。 凡是到过界沟煤矿的人,都深为这里的优美环境所折服。目前,界沟煤矿的绿化覆盖率达到40%以上。界沟煤矿建设了人工湖,修缮了翠竹园,种植了石榴园,异彩纷呈的绿化带由绿篱、草坪、花圃相连,构成了一幅幅布局合理、路路相通、远物近景、层次分明的矿山图画。步入矿区,翠竹婆娑,绿树成荫,曲桥流水,鱼翔浅底,劳作了一天的矿工们置身于绿的世界里,花的海洋中,留恋于亭台碧水之间,歇息、娱乐,享受着绿色氧吧的惬意,真是令人心旷神怡。 如今,优美环境已成为界沟煤矿的一大品牌和响亮名片。一座崭新、优美、文明、清洁的新煤城已昂然矗立在皖北平原的大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