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州学院学报
    主页 > 期刊导读 >

宿州学院资源勘查工程特色专业建设探索

特色专业建设决定学校的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的质量。专业建设的好坏关系到学校的社会影响,学校的生存与可持续发展都与专业建设分不开[1-3]。特色专业建设是大众化教育形式下深化教育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然选择。关于特色专业建设,从新建本科院校到老牌院校,从高职到本科很多院校都进行了特色专业建设,取得了一系列成果[4-8]。 宿州学院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资源勘查工程专业从开设以来紧紧围绕着学校的发展目标与规划,在特色专业建设过程中积极探索学科建设的思路、实践教育的创新培养模式,积极地开展了各项工作。 一、专业建设规划 (一)专业师资队伍建设规划 1.骨干教师及带头人培养 从现有师资中选拔2-3名副高职称以上的优秀教师作为专业带头人进行培养,主持专业建设,专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培养或引进1-2名骨干教师。建设期内,选派骨干教师参加行业认证培训,参加各种形式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要求每名骨干教师必须完成累计一年的挂职锻炼,尽量能够和企业完成一项产学研合作项目。 2.教学团队建设 根据本专业专任教师现状,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与实践能力的巩固将作为团队建设的核心举措与重要建设内容。以地球物理勘探、地球化学勘探及探矿工程等课程为依托,聘请企业工程师作为兼职教师担任核心课程的教学工作,逐步建成专兼结合的矿产勘查教学团队。 3.“双能型”教师培养 “双能型”教师对于应用高校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具有举足轻重的中作用。实施“双师素质”教师培训计划,主要的培养内容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鼓励教师积极和企业、事业单位联系,加强产学研合作,同时鼓励在这方面做的好得老师带着新进老师一起进行产学研项目;(2)鼓励教师进行资格证的考试,比如注册岩土工程师、注册安全工程师和水文地质工程师等;(3)鼓励教师去企业挂职锻炼。 (二)专业实训室和实训基地建设计划 围绕课程体系和课程所确定的教学内容,建设技术先进、制度健全,建立能够真正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为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提供可靠保障。 (三)教师实践能力锻炼基地 教师的教学能力目前在实践能力上还有所欠缺,主要表现在:1.实践机会上,很多课本上的内容只是根据自己理解,没有实践过。实践和理论有差距,理论在实践过程中未必完全一样;2.实践的更新较快,理论滞后。建设教师实践能力锻炼基地目的是重点培养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实践保鲜能力。 (四)课程建设 建设2-3门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如应用地球化学、钻探工程等专业核心课程。争取能够建设1-2门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 (五)人才培养模式 以服务地方经济、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构建行业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方案。建立以高技能人才培养为目标,以工学结合为主的人才培养模式。 二、资源勘查工程特色专业建设取得的成果 (一)师资力量不断增强 2014和2015年,有2名教师晋升副教授,1名教师晋升教授,2名教师晋升讲师。目前资源勘查工程专业拥有18名专任教师,所有教师均具有研究生以上学历(博士7名),目前的职称结构为教授2名,副教授5名,讲师(含校内讲师)6名,助教5名。已经形成了一支学历层次高,职称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 (二)科研实力不断提升 本专业教师在2015年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安徽教育厅重点项目1项,安徽省青年人才重点项目1项以及其他科研平台项目多项;在教学研究上获批省级教研项目1项,省级大学生创客实验室项目1项,以及校级的质量工程项目多项。 (三)实验室建设不断完善 目前已经建设了岩石标本、显微镜室等基础实验室,可以完全满足普通地质学、地层古生物、构造地质学等基础学科的实践教学需要。建立了煤系与煤结构、地球物理勘探、地球化学等专业实验室,可以完全满足能源地质学、应用地球化学、应用地球物理和钻探工程等专业课程的实验教学需要。 (四)导师制模式逐渐形成 在院里面的支持下,以院长为首的多名老师成立了自己的实验团队。团队老师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同时也具有项目实施能力,可以给学生专业上指导同时也可以利用自己的项目给学生提供一些实践的机会。 三、建设过程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思路 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建设过程中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在建设过程中还出现了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程建设严重不足 目前本专业只有一门课程是校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省级和国家级的没有。精品视频共享课和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OOC)示范项目这样的课程在校级、省级和国家级三个层面上基本是空白。另外,本专业的教材建设也很薄弱,只有3本自己编的实习教程,而且是没有出版的。所以在未来的几年中,投入更多的精力进行建设课程是迫在眉睫的问题。 (二)专业实验和毕业实习环节有待进一步加强 专业实验目前都是在每门课程里面以6个或9个学时的实验课体现,这样使得专业实验不系统,甚至有点乱。下一步应整合、规划专业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