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学院旅游与地理学院三下乡:传承红色基因
队员们还与留守儿童们一同游戏,通过文体活动向留守儿童们传递温暖。合唱《孤勇者》,歌声响遏行云,稚嫩的嗓音中凸显了同学们的真诚和活力,高亢激昂的歌曲也让同学们的羞涩和胆怯退却。纸牌叠高小游戏鼓励同学们一同参与活动,积极交流合作,让他们明白了众人拾柴火焰高的道理。萝卜蹲游戏,同学们带着专心认真地态度在游戏中玩得不亦乐乎,偶尔的犯错活跃了现场气氛。投壶小游戏中,孩子们为每一次投中欢呼喝彩,也会为没中的同学鼓掌勉励。活动结束后,队员们向孩子们赠送了文具、书籍、书包等用品,看着丰富的礼物,孩子们的脸上洋溢着灿烂笑容。
乡村留守儿童长期以来都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和热点,也是我国建设和谐社会的关键。在瑞昌市洪一学校,大学生与当地的留守儿童一起,教他们文化知识、做游戏、唱歌等,为留守儿童带去温暖。让孩子们体味到童年的快乐,享受生活的美好,寄予最纯真、最美好的梦想与憧憬。
剪纸艺术是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作之一,瑞昌夏畈镇是著名的剪纸之乡。服务队一行来到九江市首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博物馆——瑞昌剪纸博物馆参观学习。解说员分别从“精工溯源、以梦荟艺、文脉传承、致敬瑞昌手艺人、又见绝艺、剪纸殿堂”六个主题介绍了瑞昌的剪纸历史足迹和当今发展传承情况,并介绍了优秀剪纸作品的内涵。尤其是博物馆增设了“党史文化板块”,从60余名艺人创作出的100余幅作品中挑选出20余幅构思精巧的剪纸作品进行展览,用获国家专利的光影镂空装裱技艺进行创作的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西北坡精神和延安精神剪纸作品细腻精美,选取共产党长征路上在瑞金发生的有代表性的75双草鞋、一盏马灯、一艘渔船的党史故事剪纸作品意境深远;以九江甘棠湖小划子会议等为创作背景的剪纸作品生动形象。同学们聆听剪纸故事,对剪纸有更加明确的认识和了解。参观结束后,队员们又采访了朱朴老师,他说:“剪纸是我们瑞昌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们这里的特色,剪纸结合党史让我们党史学习教育更加‘鲜活'”。
关爱留守儿童 传递文化温情
寻访红色印记 唤醒红色记忆
队员吴牵为5年级的孩子们讲了一堂地理启蒙课。她首先播放了一个视频,从国内的一些著名风景出发,用图片的形式对“地理”这个概念进行讲解;随后,她又以孩子们在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地理现象设置了一些提问,让孩子们回答,回答正确的小朋友就可以获得奖品鼓励;最后是以图片的形式向同学们展示一些特色的民居建筑,通过建筑的特点,联系地理的概念,巩固知识。生动的讲解让小朋友们耳目一新。
古村落是历史文化遗产里重要的一部分,是人类“传统文化的明珠”和“民间收藏的国宝”。服务队前往瑞昌市南阳乡江家岭村进行调研,在感受浓厚乡土风情的同时,体味其中丰富的文化内涵,为当地发展旅游产业出谋划策,助推乡村振兴。服务队成员对江家岭古村落旅游业开展实地调查,深入体验乡村状况和村民的生活现状,收集了大量资料,对古村落旅游业发展的现状、变化、前景进行了解,成员们都积极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提出自己的意见。活动帮助青年学生树立艰苦奋斗的思想,培养尊重劳动成果,热爱劳动和尊重劳动人民的情感。同时,也提高了大学生社会活动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活动中,队员们看到当地深厚历史文化底蕴,更加充分的挖掘古村落之美,了解到疫情对旅游业的冲击,疫情期间,旅游业发展不容乐观,合理规划村落旅游业发展,促进村落经济文化发展是重中之重。让传统村落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旅游与地理学院四个站点的实践活动,使同学们传承了红色文化,从革命先烈们的英雄事迹中汲取精神力量。充分感受到了剪纸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独特魅力,增强了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实践出真知”,旅游学子将在观察实践中学党史、强信念、跟党走,积极投身于传统文化创新传承的各类活动中,助力传统文化以多种形态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努力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红色革命旧址既是中国革命历史的见证,也是留给后人的精神财富。先烈们留下的革命精神,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的无价之宝。服务队走进瑞昌洪一乡,参观了瑞昌苏维埃革命旧址。队员们一边紧跟讲解员,认真聆听讲解员讲解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一边驻足观看相关革命的历史物件和图片,回顾了当年革命先辈们浴血奋战的情景。大家通过观看图片和实物等方式,深切感受到了红色基因的深厚内涵与革命烈士们不怕牺牲、不畏艰难的精神。进一步感受革命先辈们不怕牺牲、顽强拼搏的英雄气概,深刻体会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表示要更加珍惜当下的美好生活。